蘇幕遮原文(蘇幕遮梅堯臣)
關(guān)于蘇幕遮原文,蘇幕遮梅堯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不知道是不是呵!!蘇幕遮 草梅堯臣(圣俞) 露堤平,煙墅杳。
2、 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
3、 獨(dú)有庾郎年最少。
4、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5、 接長亭,迷遠(yuǎn)道。
6、 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
7、 落盡梨花春又了。
8、 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9、 梅堯臣詞作鑒賞 宋沈義父云:“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
10、”(《樂府指迷》)這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huán)境、形象、神態(tài)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
11、詞中,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diào),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
12、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fā)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個人的身世之感。
13、全詞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yuǎn)含蓄,耐人尋味。
14、 上片起首兩句寫長堤上綠草平整、露光閃爍;遠(yuǎn)處的別墅如煙綠草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
15、接下來一句總寫芳草萋萋。
16、“雨后江天曉”,是用特定的最佳環(huán)境來點(diǎn)染春草的精神,通過雨后萬物澄澈、江天開闊的明媚物象,活畫出濃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jī),為下文“少年”的出場作鋪墊。
17、“獨(dú)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
18、“庾郎”本指庾信。
19、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
20、庾信留魏時已經(jīng)四十二歲,當(dāng)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庾開府集序》)。
21、 這里借指一般離鄉(xiāng)宦游的才子。
22、“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23、宋代六、七品服綠,八、九品服青。
24、剛釋褐入仕的年輕官員,一般都是穿青袍。
25、春袍、青袍,實(shí)為一物,用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風(fēng)貌。
26、“嫩色宜相照”,指嫩綠的草色與袍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相宜。
27、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綿可愛,用遍地春草映襯出臣游少年的春風(fēng)得意。
28、 詞的下片轉(zhuǎn)而抒寫宦游少年春盡思?xì)w的情懷。
29、過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薩蠻》詞末二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之意。
30、接下來兩句,詞人流露出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用自怨自艾的語調(diào)表達(dá)了強(qiáng)烈的歸思。
31、“落盡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詩句:“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
32、”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歸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
33、結(jié)拍兩句渲染了殘春的遲暮景象。
34、 “老”字與上片“嫩”字遙相呼應(yīng)。
35、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正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寫照。
36、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云:“梅圣俞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色準(zhǔn)為主’為美者,圣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云云。
37、歐公擊節(jié)賞之。
38、”梅詞與林詞究竟孰優(yōu)孰劣,讀者諸君自有分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蘇幕遮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