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出自(巖扉松徑長寂寥)
關于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出自,巖扉松徑長寂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2、 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
3、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4、 巖扉松徑長寂寥, 唯有幽人獨來去。
5、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
6、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shù)時可達。
7、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
8、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
9、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yè),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10、 “漁梁”是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經(jīng)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
11、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
12、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lián)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13、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14、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
15、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
16、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17、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
18、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
19、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20、 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
21、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
22、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23、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24、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忠語)。
25、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
26、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
27、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巖扉松徑長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