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常數(shù)名詞解釋(米氏常數(shù))
關于米氏常數(shù)名詞解釋,米氏常數(shù)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酶促反應中,某一給定底物的動力學常數(shù),是由反應中每一步反應的速度常數(shù)所合成的。
2、根據(jù)米氏方程,其值是當酶促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
3、符號Km 。
4、它的意義如下: 它的數(shù)值等于酶促反應達到其最大速度Vm一半時的底物濃度〔S〕 它可以表示酶和底物之間的親和能力,Km值越大,親和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5、 它可以確定一條代謝途徑中的限速步驟:代謝途徑是指由一系列彼此密切相關的生化反應組成的代謝過程,前面一步反應的產(chǎn)物正好是后面一步反應的底物,例如,EMP途徑。
6、限速步驟就是一條代謝途徑中反應最慢的那一步,Km值最大的那一步反應就是,該酶也叫這條途徑的關鍵酶。
7、 它可以用來判斷酶的最適底物,某些酶可以催化幾種不同的生化反應,叫多功能酶,其中Km值最小的那個反應的底物就是酶的最適底物。
8、 Km是一種酶的特征常數(shù),只與酶的種類有關而與酶的濃度無關,與底物的濃度也無關,這一點與Vm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Km值來鑒別酶的種類。
9、但是它會隨著反應條件(T、PH)的改變而改變。
10、非競爭性抑制劑米氏常數(shù)不變,最大反應速度減??;反競爭性抑制劑米氏常數(shù)減小,最大反應速度減小。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米氏常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