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觴曲水的觴是什么意思(流觴曲水)
關(guān)于流觴曲水的觴是什么意思,流觴曲水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流觴曲水,是源于中國的一種游戲,后來流傳至日本、朝鮮半島。
2、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
3、這種游戲非常古老,逸詩有云:“羽觴隨波泛”。
4、“流觴曲水”源于上巳節(jié)這一古老風(fēng)俗。
5、上巳指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
6、周代有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體以除去兇疾的一種祭祀儀式,朝廷指定專職的女巫掌管此事。
7、《詩經(jīng)·鄭風(fēng)·溱洧》記載有鄭國陽春三月祓禊的情景。
8、漢代時三月上巳確定為節(jié)日。
9、《后漢書·禮儀志》載:“三月上巳,官民皆禊于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
10、”魏晉以后上巳改為三月初三,成為一個重要節(jié)日,洗濯身體的風(fēng)俗逐漸演化成臨水宴客和郊外踏春。
11、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節(jié),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人,相聚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祭祀儀式后,舉行流觴曲水的游戲,四十二人人飲酒詠詩,所作詩句結(jié)成了《蘭亭集》,王羲之為該集作《蘭亭集序》。
12、從此流觴曲水,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歷經(jīng)千年而盛傳不衰。
13、日本在奈良時代傳入這一風(fēng)俗,最初流行于宮廷,后來流傳至民間,之后再演變成流雛。
14、朝鮮半島在新羅時代開始傳入此風(fēng)俗。
15、擴展資料流觴曲水出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16、 流觴曲水? ,亦稱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觴,是舊時上巳節(jié)的一種飲宴風(fēng)俗,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回環(huán)彎曲的水渠邊,將特制的酒杯(多是質(zhì)地很輕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水流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
17、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直到盡興為止。
18、文人則將此俗發(fā)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誰的面前,還得賦詩一首,其樂趣略同今人的"擊鼓傳花"或"丟手絹"。
19、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fēng)之尚,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
20、這種有如“陽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僅是一種罰酒手段,還因被罰作詩這種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動的參與,使之不同凡響。
21、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陰(今紹興)蘭亭,作流觴曲水之戲,所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22、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23、這些吟詠之作被編成《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為我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瑰寶。
24、據(jù)記載,類似上巳曲水之類的"雅事",其余韻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而"禊賞亭"、"流杯亭"之類的景致,迄今還可在北京故宮、紹興蘭亭等處可見,不過均為在石基上鑿成迂回曲折之溝槽的微型景觀,無復(fù)王羲之筆下"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那種大自然的情趣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流觴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