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字怎么讀(鐸字怎么讀)
關(guān)于杕字怎么讀,鐸字怎么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讀音為duó;部首:钅,部外筆畫:5;總筆畫:10;五筆86:QCFH;五筆98:QCGH 字義為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
2、盛行于中國春秋至漢代:木~。
3、鈴~。
4、~舞。
5、鐸為戰(zhàn)時的樂器。
6、如《國語·吳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至于其具體的作用,照《周禮·地官·鼓人》的說法,乃是:“以金鐸通鼓。
7、”據(jù)鄭玄注得知:“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
8、”至于負責振鐸的人,照《周禮·夏官·大司馬》的說法,是“司馬振鐸”。
9、賈公彥進一步疏解說:“此是金鈴金舌,故曰金鐸。
10、在軍所振,對金鈴木舌者為木鐸,施號令時所振。
11、”至于“通鼓”之說,賈疏認為“兩司馬振鐸,軍將以下即擊鼓,故云通鼓”。
12、而按《說文》的注解,“通,達也”。
13、孫詒讓認為:“以鼓者非一人,故振鐸令一人先鼓,眾人遍鼓之。
14、”無論如何,從《周禮·夏官·大司馬》的記載來看,擊鼓與振鐸的確應(yīng)當是緊密相連的。
15、如“三鼓振鐸”;“鼓人皆三鼓,兩司馬振鐸”云云,均可顯見此點。
16、 不過,這種振鐸以通鼓的規(guī)則,在春秋末期似乎不再流行,如《國語·吳語》有云:“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皆應(yīng),三軍皆嘩,扣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17、”從這段文字來看,似乎是各種戰(zhàn)鼓樂器和喧嘩之聲一起發(fā)動,并無先后之別。
18、或者,這乃是“禮崩樂壞”的表現(xiàn)也未可知。
19、總之此字名名詞形聲與金屬相關(guān)。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鐸字怎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