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四首其二拼音版(月下獨酌四首其二)
關(guān)于月下獨酌四首其二拼音版,月下獨酌四首其二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譯文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
2、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yīng)該地名有酒泉。
3、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于天。
4、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圣,又聽說酒濁比作賢。
5、既然圣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6、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二、賞析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
7、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jié)論。
8、接著論人。
9、人中有圣賢,圣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
10、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借口,詩中說:“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11、”又以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
12、從圣賢到神仙,結(jié)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13、最后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
14、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
15、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
16、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17、三、原文《月下獨酌四首·其二》【作者】李白?【朝代】唐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18、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
19、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20、已聞清比圣,復(fù)道濁如賢。
21、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22、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23、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24、擴展資料《月下獨酌四首》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
25、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dāng)歌,及時行樂。
26、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fù)雜感情。
27、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
28、全詩筆觸細(xì)膩,構(gòu)思奇特,體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29、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于官場失意之時。
30、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于長安。
31、當(dāng)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心情是孤寂苦悶的。
32、但他面對黑暗現(xiàn)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月下獨酌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