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蕭墻的典故與誰有關(禍起蕭墻的典故)
發(fā)布日期:2023-03-21 22:00:33 來源: 編輯:
關于禍起蕭墻的典故與誰有關,禍起蕭墻的典故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2、” 是從孔子那里來的,他曾經教訓他的兩個學生。
3、他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等于現(xiàn)在美國的基辛格),遠人不服,(好像中東一直就不妥協(xié),不服氣,到處吃癟。
4、)而不能來也;人家不服你的氣,你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沒有來結交納好。
5、在國內則弄得分崩離析、意見分歧,表面上看是整體的,內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
6、大家離心離德,遲早要崩潰的。
7、這種情形是守不住的,因為內部分崩離析,難以自保,只好向外發(fā)展,轉移人家的視線,是同樣的道理。
8、所以孔子說,你們因為許多內政問題不能解決,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fā)動戰(zhàn)爭來轉移內部的注意力。
9、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煩惱、痛苦、憂愁,不在顓臾這個邊區(qū)的小國家,而是在蕭墻之內,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
10、孔子說了這個話不久,后來季家兄弟果然發(fā)生了問題;所以后世內部發(fā)生禍亂,就用“禍起蕭墻”這句話,在文學上典故,就是從孔子這句話來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禍起蕭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