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故事50字(曹操的故事)
關(guān)于曹操的故事50字,曹操的故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這段,還有和主薄楊修的幾次事件可以突出曹操的性格,奸詐多疑,一代奸雄?。。。。。。。?!這個曹操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 曹操這個人從小就奸猾。
2、曹操的家庭出身是不太好的,史書上的說法說他是相國曹參之后,這是胡說,為什么呢?因為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曹嵩是什么人呢?是太監(jiān)曹滕的養(yǎng)子,太監(jiān)是不生孩子的,曹嵩是養(yǎng)子而非生子,那么我們即便考證出曹騰的祖上是西漢初年的相國曹參,跟曹操有什么關(guān)系?而且在東漢末年我們知道,“亂國者宦官也”,那么一個宦官的養(yǎng)子的兒子,在當(dāng)時的上流社會是沒有地位的,人家是看不起的,認(rèn)為這是一個孽種。
3、所以曹操的出身是不好的。
4、 當(dāng)然家境很好,因為他的這個養(yǎng)祖父和他的父親都在朝廷中做官,家境好,而出身門第應(yīng)該說不好。
5、曹操小時候受的教育也不好,曹操后來有一首詩回憶自己的童年,“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6、什么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孟母擇鄰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親的這種教育叫做三徙教,曹操說這個事兒我們家是沒有的;“不聞過庭語”是什么意思呢?講的是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說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么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
7、那么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xué)詩了嗎?沒有。
8、不學(xué)詩何以言,你不學(xué)詩你怎么會說話?是,退而學(xué)詩。
9、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xué)禮了嗎?還沒有。
10、不學(xué)禮何以立,不學(xué)禮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學(xué)禮。
11、這個故事就叫做“過庭語”,也叫“庭訓(xùn)”,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訓(xùn)”。
12、曹操說這個事情我們家也是沒有的。
13、所以家教不好。
14、 這個也不錯, 曹沖的死,是曹操平生遭到的無數(shù)次打擊中最慘痛的一次。
15、當(dāng)時曹丕在一邊勸父親節(jié)哀,曹操脫口說道:“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
16、”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認(rèn):“假使曹沖在的話,這皇位輪不到我來坐。
17、” 曹操從來不相信天命,但他擔(dān)心幼子曹沖在墓中寂寞,竟然打起了“攀陰婚”的主意。
18、當(dāng)時,有個叫邴原的人有一女早亡,曹操請求將這一對不幸的童男女合葬,被邴原拒絕了,曹操傷心得無可名狀。
19、 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
20、有一次陳琳寫文章把曹操給罵了,而且罵得很難聽,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給囊括了。
21、后來曹操抓住了陳琳,審訊時,曹操問道:“你為什么罵我的祖宗?”陳琳嘿嘿的笑道:“我當(dāng)時寫文章,文思泉涌,罵你罵的起興,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給帶上了。
22、”曹操素知陳琳是個人才,聽罷他的話后哈哈大笑,竟然寬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邊視為好友。
23、 曹操非常喜歡幽默的人。
24、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職,利用職務(wù)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換,被人告發(fā),被免職。
25、有一次曹操看見了他,就有意問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開他的玩笑,就說“拿去換吃的了。
26、”曹操聽后哈哈大笑,恢復(fù)了他的官。
27、 曹操聽說丁儀很有才學(xué),想把女兒嫁給他。
28、曹丕反對說:“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個獨龍眼,怕有些不妥。
29、我們的公主怎么能受這委屈。
30、“曹操后來接見丁儀,對他的才華大加贊嘆,不禁后悔當(dāng)初聽從了曹丕的勸阻,他說:”丁先生多好的人吶,縱然他瞎了一只眼,也應(yīng)該把女兒嫁給他,,丕兒誤我也。
31、” 曹操聽說荀攸才高志大,就寫了一封極為懇切的邀請函給他,內(nèi)云:“方今天下大亂,正是智士勞心之時,而先生籠袖觀望,歸隱道山,不覺得太久了嗎?”荀攸接到信后大為感動,于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軍師。
32、 名士阮瑀不喜歡曹操,為了逃避曹操對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齊披發(fā)入山。
33、曹操不依不饒,在山腳下焚山求士。
34、烈焰騰空,阮瑀耐不住,終于入朝,得以展其才華。
35、 曹操聽說太史慈的大名后,想把他羅致帳下,遂派人送去禮物。
36、太史慈打開一看,內(nèi)中空無一字,僅是一味中藥,其名“當(dāng)歸”。
37、 曹操曾頒布三道求賢令。
38、這三道求賢令一舉顛覆了中華傳統(tǒng)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維。
39、曹操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大步流星地將這一主張無條件的貫徹到底,使“唯才是舉”成為優(yōu)先于其他所有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
40、成為千古佳話。
41、 曹操,發(fā)布“唯才是舉令”,招賢納士。
42、在他的高級謀士戲志才去世后,他對當(dāng)時任侍中、尚書令的荀彧說:“志才死后,沒有可以與我共同商談國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為他推薦人才。
43、荀彧就把郭嘉推薦給曹操。
44、郭嘉與曹操兩人初次見面,就縱論天下大勢,探討國家興亡,暢談治國用兵之道,十分投機(jī)默契。
45、曹操就十分高興地對眾人說:“能使我成就天下大業(yè)的,必定是此人!” 曹操打敗袁紹后,在袁紹的軍營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將私通袁紹的信件。
46、曹操卻看也不看就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了,并說:“袁紹兵強馬壯,我自己有時也打退堂鼓,何況你們呢?”眾將無不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死而后已。
47、 曹操南征張繡,劉表部將文聘抵抗到最后一刻才無奈的向曹操投降。
48、“先生為什么來遲了啊?”曹操笑著對文聘說。
49、“我無力輔佐劉表成就大業(yè),又無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來晚了。
50、”“好忠臣。
51、”曹操感嘆一句,旋即讓他統(tǒng)帶本部兵馬,依舊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52、 曹操賞罰分明,極少貪功,戰(zhàn)事一了,常會在慶功宴上作一番點評,將分屬于各位謀士武將的功勞逐個指出,此乃“蕩寇將軍張遼之功也”,“此乃賈詡之功也”,“此乃鐘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53、 曹操很信任魏種。
54、當(dāng)年兗州被呂布奪去,郡縣之人多叛曹應(yīng)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拋棄我。
55、”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
56、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fā)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
57、”后來曹操戰(zhàn)敗呂布,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jié)結(jié)實實,送到曹操面前。
58、“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復(fù)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jié),就像自己從來沒有發(fā)過誓。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曹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