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在古代時(shí)令中指什么時(shí)候(仲夏)
發(fā)布日期:2023-04-20 23:20:05 來源: 編輯:
關(guān)于仲夏在古代時(shí)令中指什么時(shí)候,仲夏這個(gè)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仲夏 古語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
2、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gè)月。
3、一般來說,是指七月份。
4、一年十二個(gè)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五月。
5、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
6、皋,同高。
7、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蒲月(舊俗于端午懸菖蒲于門,并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jié))、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
8、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shí)見子初成。
9、”)、惡月(古代迷信對五月之稱。
10、《太平御覽》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
11、”)、午月(見一月“寅月”)、建午(見一月“建寅”)、仲夏(見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
12、中,讀如仲。
13、再見一月“首春”)、蒲節(jié)(見 “蒲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訓(xùn)》:“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
14、”午,通五)、鳴蜩(《詩·七月》有“五月鳴啁”之語)、蕤賓(見一月“太簇”)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