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詩(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關(guān)于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詩,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思是: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2、【出處】《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3、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4、【譯文】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
5、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6、擴展資料《蝶戀花·春景》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但依據(jù)《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dāng)于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7、2、《蝶戀花·春景》鑒賞詞一開篇即呈現(xiàn)出暮春景色。
8、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jīng)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jié)出了幼小的青杏。
9、“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10、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nèi)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
11、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
12、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13、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
14、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
15、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