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殊書屋硬筆書法(席殊書屋)
關于席殊書屋硬筆書法,席殊書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席殊連鎖書屋系列訪談彭:我在一經(jīng)路上自到書屋附近有很大5-6層的平行住宅構成了書屋的環(huán)境。
2、"平行城市"概念其實也代表了你歷史觀。
3、 張:是的。
4、R.Kaalhaas曾說,今天以前的都是歷史。
5、我特認同。
6、大家提到傳統(tǒng),一般的指近代以前,傳統(tǒng)一詞也是正面的。
7、那么近代以前,傳統(tǒng)一詞也是正面的。
8、那么近代以后,1949年以后的歷史算不算傳統(tǒng)?人們對1949年以后的這段建筑歷史往往持極端的態(tài)度,舊貌換新顏,不破不立。
9、結果要么接受一個全新的東西,要么接受絕對古代的東西,對其它任何東西不感興趣。
10、這容易造成城市在歷史上的割斷。
11、雅典就是這樣,只認個體文物,然后是新建建筑,結果等于是沒有歷史的城市里有幾個博物館。
12、對于我的工作來說,對歷史不作價值判斷,糨們是一種存在。
13、 3. 萬能角鋼體系·閱讀空間與陽臺· 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人體尺度 彭:萬能角鋼這種半成品的使用,保證了這個外地工程的建成質量。
14、 張:在做北京書屋時我們還不太熟悉材料,一開始構思脫離材料,南昌則不是,定材料和構思是同步的。
15、材料定了才能有比較清楚的結構上的考慮,否則比較抽象。
16、而且一個建筑或室內設計,現(xiàn)場加工越少,質量越能控制。
17、 彭:二樓的總計空間很有特點,完全的落地窗,陽光充足,形成了書墻外一個相對舒緩的空間。
18、 張:這塊以前是通長的陽臺。
19、現(xiàn)在從外面還能到斜的陽臺挑梁。
20、特有意思。
21、 彭:書屋外墻沒做貼面,保留了原來的水泥砂漿抹面,它和靡砂透明玻璃在一起關系很自然。
22、 張:其實自然的材料在一起,怎么搭都沒關系。
23、一塊石頭一塊鋼板、一塊玻璃,在一起就是不會難受。
24、可附在表面的材料,要人工地去構圖設計反而很難。
25、一個很"安靜"的設計應該有清楚的邏輯,可材料各自都包含了自身的邏輯。
26、這個邏輯一上來就是力學的邏輯。
27、比如一根竹子是細的,磚一定砌成垛,加工方式改變某些邏輯又形成某些邏輯,建造則要順應它們。
28、 彭:書墻在人手能及的中國部分擺書, 上下則為儲藏。
29、但書墻之間似乎距離不夠,當兩人以正常姿勢選書時,第三人還可通行。
30、但當一個彎身找最下一格書時,第三人通行就難了。
31、書屋已經(jīng)盡最大可能地安排藏書了,也許書屋本身在面積不夠。
32、 張:當時業(yè)主提出了很大的藏書量。
33、可我們覺得量太大,人書關系不好。
34、書在平放或斜放展示時,其被售的機率比豎放高的多,也就是與顧客的關系更好。
35、此外,我們一直堅持要有單獨的藏書空間。
36、現(xiàn)在這樣還是有儲藏與選書功能上的交叉。
37、 4. 節(jié)制與經(jīng)濟·方盒子與等級·現(xiàn)代主義語言 彭:收款臺、辦公區(qū)、閱讀空間、當然還有書墻的處理都是萬能角鋼體系的幾個變體。
38、 張:建筑師有很多可能的手法,可是決定要節(jié)制,這條線可延伸到極少主義。
39、如果一個東西又省又好,當然最好。
40、怎么???一個是省錢,我想更簡單的是少用一種材料總比多用一種便宜。
41、當然其目的并不是簡單為了經(jīng)濟,但經(jīng)濟成為設計的一部分會很有意思。
42、從趣味上講,我喜歡簡單的東西。
43、可如果真的從簡單出發(fā),我連北京書屋都覺得太復雜了。
44、 彭:南昌書屋說明了平行城市、方盒子其實仍然蘊含了創(chuàng)造的無限可能。
45、 張:沒錯。
46、這牽涉一個形式的問題。
47、在國內常有這種傾向,就是某些形式比其他形式要優(yōu)越。
48、具體來說,曲線優(yōu)越于直線圓形、三角形比方形更激動人心,轉軸比單純的格子系統(tǒng)更誘人。
49、其實它們跟字典里的字一樣,都是建筑的詞匯,用好了,恰當了才有意思。
50、 彭:我在二樓看到樓板與外墻玻璃相交時并滑翻起踢腳之尖,很簡潔。
51、 張:這點我絕對愛現(xiàn)代主義影響,不是從形式上,而是從根上把建筑構成元素理解為點、線、面的關系。
52、 5. 附錄 南昌書屋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范例:掘棄頭腦中預設的形式等級,在平行城市方盒子;節(jié)制與收斂的語言中仍然可以探索新的可能性。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席殊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