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女高音春天的芭蕾(花腔)
關于花腔女高音春天的芭蕾,花腔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黃梅戲的花腔 黃梅戲源于民間歌舞。
2、山野村夫的勞動之歌,婦孺皆知的里巷歌謠,燈會社火之中的歡歌勁舞,是黃梅戲活潑的源頭。
3、黃梅戲在形成第一個階段性成果——兩小戲、三小戲的進程中,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雜調(diào)的“花腔”腔系。
4、花腔從民歌中來,但作用已與民歌不大一樣。
5、它已經(jīng)從田頭走上舞臺,從隨口而歌進入到規(guī)定的戲劇情境,傳達角色的心聲。
6、我們今天所見的花腔小調(diào),無論它與民歌有多大程度的類似,但它確已經(jīng)歷過戲劇浪頭的打磨,具備了戲劇性音樂的某些特質(zhì),是一種民歌式的曲牌體制。
7、1.花腔的藝術特點花腔的藝術特點體現(xiàn)在調(diào)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達意的質(zhì)樸化、節(jié)奏律動的舞蹈化、旋律線條的口語化、唱詞結構的襯字(詞)化等方面。
8、花腔是一個調(diào)式豐富的腔系。
9、有典型的五聲宮、商、角、徵、羽調(diào)式,還有運用偏音的五聲性的六聲調(diào)式等。
10、花腔不同的調(diào)式色彩并不導致表情上的巨大反差。
11、無論是大調(diào)性質(zhì)的宮、徵調(diào)式,還是屬于小調(diào)性質(zhì)的羽、角、商調(diào)式,既不用于表現(xiàn)昂揚豪邁之剛烈,也洋用于表現(xiàn)悲戚愁苦之柔弱,在節(jié)奏律動的驅(qū)使下,在旋律線條的跌宕起伏中,它們充滿著歡愉之情,諧謔之趣,似乎一切都很透明,一切都很樂觀,紛繁的調(diào)式只不過是增添色彩而已。
12、花腔這種求輕盈不求沉重,尚樂天而不淪于穩(wěn)如泰山唐的表情傾向,成為黃梅戲的音樂乃至整個黃梅戲藝術不得不留意的基本品質(zhì)。
13、表情達意的質(zhì)樸化也是花腔的一個特點,從唱詞看,狀物言情都以快人快語、詼諧逗趣見長。
14、如《逃水荒》中“小小竹竿三尺長,安幾個銅錢響丁當,名字叫“蓮廂”和《夫妻觀燈》中“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
15、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wǎng)里蹲。
16、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
17、瘦子來看燈,他擠成一把筋”都是例證。
18、從音樂看,簡潔的樂匯、自然的語勢、密集型的字位安排、結合成朗朗上口的旋律,既樸素又大方。
19、花腔的節(jié)奏具有民間舞蹈的律動。
20、它用鑼鼓伴奏,流暢的“長槌”,梧合人物上場下場,“花腔二槌”、“花腔四槌”、“花腔六槌”緊貼著唱腔的各個部位,或作入頭,或作過門,令表演者和觀眾都有按捺不住的動感。
21、花腔的旋律線條非??谡Z化。
22、它不僅符合當?shù)胤窖缘恼{(diào)值,還將人們說話時的鑼輯重音以及有意強調(diào)某一字的語勢都表達出來。
23、花腔的百余首曲調(diào),來自很多地方,如“蓮花”、“鳳陽歌”來自北方,“鮮花調(diào)”來自江南,這些曲調(diào)在流變的過程中,語言因素帶來的變異是十分明顯的,因此,花腔旋律的口語化,是統(tǒng)一花腔的風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4、花腔在唱詞中常大幅度采用襯字襯詞,有些曲調(diào)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如“汲水調(diào)”,表意性的詞只有“走出門來抬頭看,三條大路走中間,奴家的小情歌”20個字,而加進襯詞就成了“走出門來咦么郎當,抬頭看呀么郎當,三條大路嗨嗨咦兒嗬嗨嗨呀兒嗬走中間,咦么郎當,郎得兒郎當,郎得兒郎當,唆兒嘞,唆兒嘞,嗨嗨咦嗨荷,唆兒嘞,奴家的小情哥。
25、”需要說明的是,很多花腔的襯詞都是曲調(diào)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擴大了曲式結構,使短小的兩句頭、三句頭小曲豐富起來。
26、襯字的非表意性,為演唱者留出空白,可以任意點染自己所認可的情緒。
27、當然過多的襯字襯詞使本來易懂的詞意變得難以捕捉,這是不必諱言的。
28、2.花腔的用法我們從兩上視角觀察花腔的用法,一是花腔與小戲、串戲、大戲的關系,一是花腔各個小曲的自身變化以及小曲間的連接。
29、花腔與小戲密不可分,它幾乎是小戲的代名詞。
30、在小戲中,花腔絕大多數(shù)是專曲專用,如“對花調(diào)”、“打豬草調(diào)”專用于《打豬草》,“開門調(diào)”、“觀燈調(diào)”專用于《夫妻觀燈》等。
31、花腔在串戲中的使用情形與小戲類似。
32、在大戲中,花腔僅作插曲。
33、花腔的某一首曲調(diào)自身的變化,主要是旋律線的變化。
34、這種變化常常發(fā)生在小戲或串戲中的生旦角色共用一首曲調(diào)的時候。
35、如“打豬草調(diào)”,陶金花上場與金小毛上場所唱略有差別。
36、女腔在一個八度內(nèi)活動,在樂句的開頭每每碰撞最高音,旋律活潑而流暢;男腔則避開女腔的高音,在六度音域內(nèi)活動,旋律線條較顯棱角。
37、花腔屬于曲牌聯(lián)綴體。
38、常見的是一出戲(小戲或串戲的一折)用1~2首花腔小曲。
39、這些小曲用原型,也產(chǎn)生一些變體,在旋律上或板式上有所拓展。
40、如《打豬草》前半部用“打豬草調(diào)”,男女腔有旋律上的差異。
41、后半部用“對花調(diào)”,先是男女對唱齊唱,繼而發(fā)展成“對花調(diào)對板”。
42、花腔在小戲中也偶爾用一下主腔,如《打豬草》就是在“對花調(diào)對板”之后,忽然終止在“平詞切板”上。
43、但更多的時候,花腔是與三腔中的彩腔聯(lián)用。
44、如小戲《夫妻觀燈》,開始處便用了五聲徵調(diào)式的男彩腔,接著,是女腔為主男腔附和的五聲宮調(diào)式的“開門調(diào)”。
45、以后是“開門調(diào)”自身再產(chǎn)生板式變化,形成兩首不同的“開門調(diào)對板”。
46、當唱到“這班燈過了身,那廂又來一班燈”時,“彩腔”的變體與“開門調(diào)”結合,構成了內(nèi)含調(diào)性調(diào)式變化的“觀燈調(diào)”,“觀燈調(diào)”進而引入“彩腔對板”擴大曲體,并強烈地維持著彩腔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全劇最后結束在男女合唱的彩腔上。
47、我們設彩腔因素為A,開門調(diào)因素為B,二者結合為C,《夫妻觀燈》粗略的線條變是A-B-C-A-C-A,像這種材料集中、對比得當?shù)慕Y構手法,至今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48、3.花腔的戲劇音樂特征花腔的戲劇音樂特征表現(xiàn)在角色意識的覺醒和板式手段的運用上。
49、如果我們把塑造典型的“這一個”音樂形象定位在戲曲音樂表現(xiàn)的最高層次,那么,居中的是程式化的行當唱腔,而處于最下層的是角色意識初萌的產(chǎn)物——簡單的男女分腔。
50、導致這種區(qū)分的動機很明顯,即讓人們從音樂中聽出角色的性別來。
51、板式變化的手段對花腔的滲透,導致戲劇音樂特征進一步顯現(xiàn)。
52、如“對花調(diào)”、“開門調(diào)”、“討學俸調(diào)”都演化出對板形式,這就增強了花腔的敘事功能。
53、另外,被認為是青陽腔主要特色的滾調(diào),也以滾板形式進入花腔,如“開門調(diào)”于一板一眼中夾入有板無眼的滾板唱腔,使音樂有了疏密快慢的比照,強化了戲劇性表現(xiàn)。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