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及其譯文分析】《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文學家宋濂寫給同鄉(xiāng)后學馬君則的一篇贈序,旨在勉勵后學勤奮學習、不畏艱難。文章通過作者自身求學經(jīng)歷的回顧,表達了對寒門學子的深切關懷與鼓勵。本文將從原文、譯文以及內(nèi)容分析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并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
一、原文節(jié)選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二、譯文節(jié)選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因為家里貧窮,沒有書可以看,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來抄寫,親手抄錄,計算著日子歸還。天氣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水都結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展,但我仍然不懈怠。抄完后,趕緊送回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時間。因此,很多人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得以廣泛閱讀各種書籍。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賢的道理。但又擔心沒有名師、名士可以請教,于是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向當?shù)氐那拜呎埥獭G拜叺赂咄?,學生和弟子擠滿了他的房間,他從未稍微降低過語氣和臉色。我站在他身邊,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下腰,側(cè)著耳朵認真地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態(tài)度更加恭敬,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反駁;等到他高興了,才再次請教。
三、內(nèi)容分析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典型的“贈序”類散文,具有強烈的勸學意味。作者通過回憶自己早年求學的艱辛,強調(diào)了“勤學”、“尊師”、“立志”的重要性。文章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體現(xiàn)了作者對后輩的殷切期望。
- 主題思想:強調(diào)學習需要勤奮刻苦、尊敬師長、堅持不懈。
- 寫作手法: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真實感人;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求學之難與成才之不易。
- 人物形象:塑造了一個勤奮好學、謙遜有禮的青年形象,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
- 現(xiàn)實意義:對于現(xiàn)代學生仍具啟發(fā)作用,提醒人們珍惜學習機會,克服困難,追求理想。
四、原文與譯文對照表
原文 | 譯文 |
余幼時即嗜學。 |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 |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 因為家里貧窮,沒有書可以看。 |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 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來抄寫,親手抄錄,計算著日子歸還。 |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天氣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水都結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展,但我仍然不懈怠。 |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 抄完后,趕緊送回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時間。 |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 因此,很多人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得以廣泛閱讀各種書籍。 |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賢的道理。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 但又擔心沒有名師、名士可以請教,于是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向當?shù)氐那拜呎埥獭? |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 前輩德高望重,學生和弟子擠滿了他的房間,他從未稍微降低過語氣和臉色。 |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 我站在他身邊,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下腰,側(cè)著耳朵認真地請教。 |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 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態(tài)度更加恭敬,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反駁。 |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等到他高興了,才再次請教。 |
五、總結
《送東陽馬生序》不僅是一篇記敘個人求學經(jīng)歷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勵志之作。通過真實的敘述與細膩的情感表達,作者傳達了對知識的渴望、對師長的敬重、對理想的執(zhí)著。文章語言簡潔流暢,情感真摯動人,至今仍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