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是哪個人物】“完璧歸趙”是中國古代歷史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個成語講述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文臣藺相如如何機智勇敢地將和氏璧從秦國手中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的故事。這一事件不僅展現(xiàn)了藺相如的智慧與膽識,也體現(xiàn)了趙國在外交上的堅定立場。
一、故事背景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強盛,意圖吞并六國。趙國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和氏璧。秦王得知后,假意以十五座城池為交換,向趙國索要和氏璧。趙國大臣們擔心交出和氏璧后得不到城池,但又不敢直接拒絕,于是派藺相如前往秦國談判。
二、人物介紹
人物 | 身份 | 主要事跡 | 歷史評價 |
藺相如 | 趙國文臣 | 完璧歸趙,維護國家尊嚴 | 智勇雙全,忠于職守 |
秦王 | 秦國君主 | 企圖騙取和氏璧 | 權(quán)謀手段,表面強勢 |
廉頗 | 趙國武將 | 后期與藺相如和好,共保國家 | 武藝高強,有大局觀 |
三、故事總結(jié)
藺相如到達秦國后,面對秦王的威脅和欺騙,他臨危不懼,巧妙應對。他先讓秦王觀賞和氏璧,然后借機指出秦王沒有誠意,要求秦王齋戒五日。在等待期間,他秘密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待五日后,他再次面見秦王,說明和氏璧已安全返回趙國,自己也做好了赴死的準備。秦王雖怒,但因顧及名聲和實力,最終未加追究。
這一事件不僅使趙國避免了失去國寶的損失,也讓藺相如贏得了朝野的尊重,成為趙國的重要文臣。后來,他還參與了“澠池之會”,進一步鞏固了趙國的地位。
四、成語意義
“完璧歸趙”常用來形容把原物完整地歸還給原主,也比喻在復雜的局勢中保持冷靜、機智應對,最終達成目標。這個成語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在現(xiàn)代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象征著誠信、智慧與勇氣。
結(jié)語:
“完璧歸趙”不僅是歷史上的一個精彩篇章,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智慧與氣節(jié)的典范。藺相如作為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其精神值得后人學習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