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拼音版(白居易憶江南)
關(guān)于白居易憶江南拼音版,白居易憶江南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賞析 憶江南詞三首①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2、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④, 郡亭枕上看潮頭⑤。
3、 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⑥; 吳酒一杯春竹葉⑦, 吳娃雙舞醉芙蓉⑧。
4、 早晚得相逢⑨! [注釋] ①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5、”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
6、”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7、 ②諳(ān庵):熟悉。
8、 ③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
9、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
10、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11、 ④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 “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12、”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
13、 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14、 ⑥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15、 ⑦竹葉:酒名。
16、⑧娃:美女。
17、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8、 ⑨早晚:猶言何時。
19、 [賞析] 這三首詞當(dāng)是詩人卸蘇州刺史任,回到洛陽以后所作。
20、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jīng)旅居蘇、杭二州。
21、晚年又擔(dān)任杭、蘇刺史多年。
22、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23、他也與那里的人民結(jié)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戀戀不已。
24、這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chǎn)物。
25、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后文人詞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
26、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lián)系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27、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
28、“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
29、表現(xiàn)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tài),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
30、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
31、春水蕩漾,碧波千里,詩人更夸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fā),便覺更加絢麗奪目。
32、詩人敷彩設(shè)色,用色彩明艷的詞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tài),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33、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
34、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
35、《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
36、’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
37、”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
38、但是,生活真實不等于藝術(shù)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
39、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仿佛現(xiàn)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
40、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
41、詩人通過對當(dāng)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42、 最后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
43、蘇州有當(dāng)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fēng)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lián)想到那在風(fēng)中沉醉的荷花。
44、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fēng)情,令人無比神往。
45、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fēng)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jié),藝術(shù)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