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辭舊歲下句是什么(爆竹聲中辭舊歲)
大家好,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爆竹聲中辭舊歲下句是什么,爆竹聲中辭舊歲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上聯(lián):爆竹聲聲辭舊歲下聯(lián):煙花處處慶新年上聯(lián):爆竹聲聲辭舊歲下聯(lián):梅花朵朵著新春詩詞常用的對仗詞副詞對:還對再、就對將、偶爾對時常、方才對恰巧、必定對應(yīng)當。
2、?連詞對:及對與、而對或、除非對倘若、雖然對即使、因為對如果。
3、?介詞對:同對往、被對朝、由于對沿著、自從對為了、除了對依照。
4、?助詞對:的對地、啦對吧、罷了對是嗎、哎喲對完了、似的對等著。
5、?嘆詞對:嘿對喂、哦對啊、嘿嘍對哇啦、哎呀對嗨喲、哼哼對哈哈。
6、?象聲詞對:轟對嗡、當對嘩、叮咚對乒乓、咣當對撲哧、唏哩對嘩啦。
7、?聯(lián)綿對:阡對陌、貅對貔、璀璨對旖旎、氤氳對滟瀲、翡翠對琉璃。
8、常用的虛字對?但覺——何曾?只為——豈因?已是——況值只知——誰道?何似——未忍?有愿——無緣?漫道——豈緣?似聞——恐是?莫道——只緣?幾度——也曾?尚想——徒憐?豈聞——始信?忽逢——頓覺?但見——焉知?自是——何須?誓欲——休將?猶自——何曾?慢嗟——且喜?未必——難為?但得——何須?幾處——誰家?幾日——一番?幸有——不須?任是——也應(yīng)?尚有——應(yīng)憐?莫向——何妨?那知——從此?時有——更無?何處——此間?權(quán)借——欲憑常用虛實對?A:?先虛后實一自——終教?一去——獨留?一從——幾度?任是——不隨?徒令——終見?但得——即是?可知——足資?既定——篤信?誰將——鋪就?應(yīng)憐----欲渡似聽——幾度?幸有——但無?不因——那得?誰知——又到?莫道——自有?但期——愧然?安得——招來?但見——不知?肯于——不堪?昔曾——自可?縱是——從知?每羨——定看?莫為——合將?若非——會向?似聞——恐是?自顧——空知?試問——別意?安能——愿借?欲試——驚看?但恨——喜看?但留——換得?縱然——依舊?料得——莫是?誰將——知儂B:?先實后虛暗隨——一任?周覽——猶存?我亦——曾效?借問——總為?億昔——誰復(fù)?寄語——莫因?自謂——安知?還似——何如?不懼——何辭?他年——莫望?剛被——卻教上聯(lián):爆竹聲聲辭舊歲 下聯(lián):鑼鼓陣陣迎新春釋義:在一聲聲鞭炮聲中辭別舊的一年;銅鑼與大鼓發(fā)來陣陣聲響迎來新的一年。
9、“爆竹聲聲辭舊歲”出處: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10、原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1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2、釋義: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和暖的春風(fēng)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13、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14、擴展資料:對聯(lián)作為一種習(xí)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5、對聯(lián)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lián)、對子、桃符、楹聯(lián)(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xué),起源于桃符。
16、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17、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diào),字數(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
18、駢文與律詩是對聯(lián)的兩大直接源頭。
19、對聯(lián)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
20、因而對聯(lián)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
21、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
22、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23、首先恕我解釋一下。
24、其實,對聯(lián)是不需要押韻的。
25、因為上下聯(lián)的尾字應(yīng)該是平仄相對,上聯(lián)尾字應(yīng)該是仄聲,下面尾字應(yīng)該是平聲。
26、即使韻母相同,也不在同一韻部。
27、△爆竹聲聲辭舊歲▽桃符對對寫新詩如果是對聯(lián)的話,不需要押韻。
28、恰恰相反,上下聯(lián)的尾字既不能同韻,也不能同平仄。
29、如果是寫仄韻詩詞,還要看詩詞格律的要求,例如字數(shù)、是否對仗,才能確定怎么寫下一句。
30、除了極個別的詞譜,對仗句都不能押韻。
31、上句:爆竹聲聲辭舊歲,下句:梅花點點迎新春。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