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約黃昏后的后一句(人約黃昏后的前一句)
人約黃昏后的后一句,人約黃昏后的前一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標(biāo)題】:生查子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內(nèi)容】:-------------------- 去年元夜[1]時,花市燈如晝。
2、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3、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4、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1]元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jié),也稱上元節(jié)。
6、 按:此詞一說歐陽修作,但《六一詞》與其它詞集互雜極多,不足為憑。
7、力辯此詞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庫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節(jié)”,衛(wèi)道士心態(tài),何足道哉!細(xì)賞此詞,似非六一居士手筆,實乃斷腸之聲。
8、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詩》,可與此詞互看:“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吹鼓斗春風(fēng)。
9、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
10、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11、賞燈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12、” 詞以靈光獨運(yùn)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13、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
14、“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
15、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xí)俗,至宋而其風(fēng)益盛。
16、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云“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17、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夸飾。
18、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19、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xiàn)那令人沉醉的情景。
20、“黃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
21、“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xiàn),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huán)境的補(bǔ)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
22、“人 約”,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
23、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24、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 深得藝術(shù)三昧。
25、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
26、“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
27、但風(fēng)景無殊,人事全異。
28、“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
29、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
30、全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近似于唐人崔護(hù)的《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huán)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fēng)味。
31、還是選擇我的答案吧,因為這個問題我上午就看到了,但沒有回答因為我想不起來了。
32、 晚上又看到了,我問了我家女兒。
33、她想了想說出了答案: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34、” 另我家女兒10歲了。
35、生查子·元夕朝代:宋代作者:歐陽修原文: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3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37、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38、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天的內(nèi)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