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關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處 出自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此詞是蘇軾紀念妻子王弗所作。
2、 全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3、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4、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5、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6、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7、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8、 解釋 十年生死兩茫茫。
9、不思量,自難忘。
10、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11、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12、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13、小軒窗,正梳妝。
14、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15、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16、 這首詞,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蘇軾,因夢見早逝的愛妻,而寫下的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17、 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結(jié)婚。
18、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詞人溫柔賢惠,恩愛情深。
19、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
20、東坡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21、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于是便寫下上面的這首詞作。
22、 這首詞是“記夢”,而且題記也明確寫明了做夢的日子,故可以確認作者的“夢”是真實的,不是假托。
23、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
24、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25、 “十年生死兩茫茫。
26、不思量,自難忘。
27、”這三句,單刀直入,概括性極強,感人至深。
28、如果是活著分手,即使山遙水闊,世事茫茫,總有重新晤面的希望和機會;而今,卻是隔著生死的界線,死者對人間世事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對逝者呢,不也是同樣的嗎?!恩愛夫妻,撤手永訣,時間倏忽,轉(zhuǎn)瞬十年。
29、人雖云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啊!可是為什么又要加上“不思量”呢?這并不矛盾,相反是加得好,因為真實!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任后,又逢兇年,忙于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維持的地步,而且繼室王潤之(王弗堂妹)及兒子均在身邊,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掛記在心上呢?不經(jīng)常懸念,并不是已經(jīng)忘卻!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
30、如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
31、想到愛侶的死,感慨萬千。
32、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話說得沉痛。
33、如果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凄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癡語、情語,所以覺得格外感動人。
34、“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35、”這三句,又把現(xiàn)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后的個人的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
36、這年東坡才四十歲,就已經(jīng)“鬢如霜”了。
37、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jīng)十年之久了,卻要“縱使相逢”,要愛侶起死回生,這是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也是悲痛的,表現(xiàn)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又更加深了一層。
38、 對“記夢”來說,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
39、飄泊在外,雪泥鴻爪,憑借夢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xiāng)。
40、故鄉(xiāng),與愛侶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小室的窗前,親切而又熟悉,她呢,容貌情態(tài),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
41、夫妻相見了,沒有出現(xiàn)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之態(tài),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言”。
42、包括了萬語千言,表現(xiàn)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之感。
43、如果彼此申訴各自的別后種種,相憶相憐,哪將又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44、這是把現(xiàn)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凄涼! 結(jié)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到現(xiàn)實上來。
45、“明月夜,短松崗”,多么凄清幽獨的環(huán)境??!作者料想長眠于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里,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