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三國鼎立的形成:魏國赤壁之戰(zhàn)輸了。
2、蜀及吳暫時的和諧,而魏無同時與兩家交戰(zhàn)的實力。
3、三國歸晉的原因:蜀吳窩里打,諸葛傷蜀元氣,后主不思進取,魏國司馬坐大,以虎吞狼,逐漸吞并,一統(tǒng)天下。
4、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簡單說):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后來統(tǒng)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5、208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lián)軍決戰(zhàn)赤壁,大敗而回。
6、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漢(史稱蜀),定都成都;222年,孫權建立吳,定都建業(yè)。
7、 奠定曹操統(tǒng)一北方基礎的戰(zhàn)役是官渡之戰(zhàn)。
8、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9、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tǒng)一南北,孫劉聯(lián)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lián)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10、 孫權接受魏的封號稱吳王,以武昌(今湖北鄂州市)為都,實際并不受魏的控制,到公元229年也即皇帝位,遷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市)。
11、三國之間雖不時發(fā)生戰(zhàn)爭,但疆域大致穩(wěn)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12、在曹操平定烏桓以后,東北的疆域基本已恢復到東漢中期的范圍,但鮮卑人已大量進入緣邊地區(qū),魏國的實際控制范圍縮小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