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原文圖片(陶罐和鐵罐原文)
哈嘍,小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guān)于陶罐和鐵罐原文圖片,陶罐和鐵罐原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么現(xiàn)在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砜纯窗桑?/p>
最佳答案一、教材說明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寓言。
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寶,鐵罐卻化為泥土。
故事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現(xiàn)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
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
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
此外,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這篇寓言故事還給我們許多啟示,比如,由于時間的變化,事物的命運也會變化的道理,要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在閱讀中繼續(xù)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本課內(nèi)容生動有趣,適合自主閱讀。
因此,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作適當?shù)闹笇?dǎo),指導(dǎo)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交流和有感情朗讀的交流。
首先,教師要引導(dǎo)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1)要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2)要從陶罐和鐵罐的變化中,體會課文所說的道理;(3)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時,不再提示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而在學生自讀后檢查。
在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可再問一問: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內(nèi)容的?以鞏固學生對方法的掌握,進而體現(xiàn)從扶到放的過程。
其次,讓學生再把課文讀一讀,說說陶罐和鐵罐的變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交流對課文所說明的道理的認識,老師在語言表達上不要統(tǒng)得過死,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如,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謙虛的人有好的結(jié)局,驕傲的人下場可悲。
這些見解都要予以肯定。
在學生能夠說出本文所要說明的道理后,再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已學過的課文和生活經(jīng)驗加深理解,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鼓勵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出更多的見解,比如,時間在變,事物也在發(fā)生變化等。
3.分角色朗讀課文,主要是指課文的前半部分。
可要求學生再讀課文,畫出寫鐵罐和陶罐神態(tài)的詞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
有的話沒點出說話時的神態(tài),可引導(dǎo)學生從話語中體會該用什么語氣讀。
鐵罐“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陶罐卻自始至終謙虛和自尊。
分角色朗讀,要把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可同桌輪換分角色朗讀,也可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讀。
4.要指導(dǎo)學生讀準“御、懦、滓、掘、氧、蹤”的字音。
御,讀yù,不讀yì;懦,讀nuò,不讀ruò;滓,讀zǐ,不讀zǎi;掘,讀jué,不讀jié;蹤,讀zōng,不讀zhōng。
5.“奚落、謙虛、傲慢、懦弱、輕蔑、爭辯、惱怒、相提并論、和睦相處、羞恥、渣滓、氧化、無蹤無影”等詞語,可讓學生在自讀中結(jié)合上下文感悟,不要求學生解釋。
“奚落”,用尖刻的話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比如,鐵罐說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這就是對陶罐的奚落。
“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看待或評說,課文中指鐵罐自認為比陶罐強,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較。
“和睦相處”,相處得好,不爭吵。
四、參考資料 氧化 氧化,也叫氧化作用,指物質(zhì)跟氧化合,也泛指物質(zhì)在化學反應(yīng)中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
空氣中的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能助燃。
它能同鋁、鐵、銅、鉀、鈉、鈣、鎂、鋇等多種元素直接化合成各種氧化物。
金屬生銹,煤、柴燃燒等都是氧化。
鐵的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鐵,即三氧化二鐵(化學式Fe2O3)——紅褐色粉末。
鐵罐遇到空氣中的氧和水中的氧會生銹。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
年代久遠,鐵罐層層氧化直到完全氧化,變成了粉末。
這就是《陶罐和鐵罐》一文中鐵罐最后無蹤無影的原因。
一、詞語積累 1.奚落:用尖刻的話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2.謙虛: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
3.懦弱:軟弱無能,不堅強。
如:性格懦弱。
4.輕蔑:輕視,不放在眼里。
5.惱怒:氣惱,發(fā)怒。
如:十分惱怒。
6.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看待。
7.和睦相處:相處得好,不爭吵。
8.羞恥:不光彩,不體面。
如:不知羞恥。
9.理會:理睬。
如:誰也沒理會他。
10.流逝: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
如:歲月流逝。
11.覆滅:全部被消滅。
如:全軍覆滅。
12.覆蓋:遮蓋。
如:覆蓋上積雪。
13.渣滓:物品提出精華后剩下的東西。
14.翻來覆去:本課指多次重復(fù)地。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驕傲--高傲謙虛--謙遜懦弱--軟弱 輕蔑--輕視確實--實在爭辯--分辯 惱怒--發(fā)怒羞恥--差辱理會--理睬 流逝--消逝覆滅--消滅倒塌--坍塌 驚訝--驚異樸素--質(zhì)樸興奮--激動 反義詞:驕傲--謙虛懦弱--堅強羞恥--光彩 傲慢--謙恭樸素--奢華興奮--鎮(zhèn)靜 三、難句講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
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
再說……” 這幾句話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鐵罐奚落之后的據(jù)理力爭。
對于鐵罐的無理取鬧,陶罐表現(xiàn)出謙虛克制的態(tài)度,不和質(zhì)地堅硬的鐵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轉(zhuǎn),說這“并不是懦弱”,因為“罐子”生來就是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這是罐子的職責。
至于盛東西,陶罐說:“我不見得比你差”,這是從履行職責能力上講的。
“再論”后面的省略號,略去了一些別的理由,從下文許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潔如新、鐵罐消失得無蹤無影可以看得出來。
2.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
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無蹤無影了。
這幾句話講鐵罐的下場及消失得無蹤無影的原因。
“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說明找的時間長,找得很仔細,但仍不見鐵罐的影子。
最后一句,交代鐵罐消失的原因。
“早已”說明鐵罐經(jīng)不起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四、難段講析 課文第一至九自然段。
這幾個自然段講鐵罐奚落陶罐,陶罐據(jù)理力爭。
第一至五自然段是鐵罐與陶罐在敢不敢“互相碰撞”問題上的對話。
第六至八自然段是在“相提并論”問題上的對話。
第九自然段講陶罐不再理會鐵罐。
鐵罐奚落陶罐,挑逗它,要和它碰撞,陶罐據(jù)理力爭;鐵罐惱怒陶罐,不屑與它相提并論,陶罐好心勸導(dǎo)鐵罐并希望和睦相處;當鐵罐驕橫地斥罵陶罐并表示要把它碰成碎片時,陶罐才選擇“不再理會”的做法,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辯。
五、篇章學習 全文有十七個自然段。
第一至九自然段:講鐵罐奚落陶罐,陶罐據(jù)理力爭。
第十至十七自然段:講許多年代過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鐵罐卻不復(fù)存在了。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
寫作借鑒 童話寓言的構(gòu)思——移情于物 童話寓言的基本構(gòu)思方法是:不直接表現(xiàn)生活中的人性、人情、事理,而是采用“移情于物”的方式,選擇具有相似特性的事物作寄托,曲折地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思考。
本文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陶罐 樣子普通而有實用價值,表面脆弱卻很耐久 可以象征謙虛寬容,默默工作而與世無爭的人 鐵罐 軀體堅硬但有不耐腐蝕的缺點 可以象征驕傲尖刻、張揚霸道的人。
讓它們共處 產(chǎn)生矛盾:充分體現(xiàn)生活中兩種人的性格 讓它們在歷史長河中演變 充分暴露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啟示人們要用辨證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