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話巴山夜雨時上一句是什么(卻話巴山夜雨時上一句)
哈嘍,小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guān)于卻話巴山夜雨時上一句是什么,卻話巴山夜雨時上一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么現(xiàn)在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砜纯窗桑?/p>
1、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2、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注釋] (1)此詩洪邁(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nèi)》,即寄給妻子王氏。
4、一般認為是寄長安友人。
5、(2)君:指在長安的友人。
6、(3)巴山:也稱大巴山,又叫巴嶺,這里泛指東川一帶。
7、漲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漲。
8、(4)何當(dāng):何時。
9、剪:指剪去燭花,使?fàn)T光明亮。
10、(5)卻:回轉(zhuǎn)。
11、話:談?wù)摗?/p>
12、[簡要評析] 這首寄內(nèi)之作,一向為人們廣為流傳,是詩人李商隱在巴蜀時寄懷他妻子王氏之作。
13、此詩將詩人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厚意和異鄉(xiāng)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
14、首句直訴離情,詩人因暫不能歸家而使得離情更為濃烈。
15、二句以秋池迅急上漲喻作詩人離情洶涌不息,內(nèi)心愈加不能平靜。
16、三四句想象來日重逢時刻若回憶起今日分離時的苦惱和品味著來日團聚時的歡欣,必有一番既苦澀又甜蜜的滋味在心頭盤旋。
17、此為消釋離情之處。
18、四句詩以情起,以情結(jié),首尾相顧,循環(huán)往復(fù),脈絡(luò)清晰明了,思緒起伏跌宕。
19、本詩藝術(shù)手法高明,首先是運用了“懸想反說”的修辭格。
20、詩人寫作此詩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說自己思念妻子,反說妻子來信“問歸期”,寫親人對自己的遙念。
21、這樣寫的好處是為了達到相互映襯的目的,即用雙方的共同思念來加深各自的愛戀深度。
22、李商隱在本詩依舊運用這種筆法,首句便說妻子的思念,二句又用自己的思念呼應(yīng)(但不直說,只托于池水上漲的形象),三四句再用“共剪”、“卻話”呼應(yīng)上文,便把兩人之間那種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的愛戀深情寫活了。
23、其次是場景描寫跳躍性大,跨度極廣。
24、首句即包括長安、巴山兩地,二句突出巴山,三四句又重復(fù)長安、巴山。
25、四句詩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時空轉(zhuǎn)換,巧為剪接,妙合無隙,堪稱天造地設(shè)之作。
26、再次是情景交融,上漲的池水即是詩人胸懷中愛情波濤的外化,“秋池夜雨”之景中充溢了多少作者對妻子的關(guān)切的愛戀!另外,本詩中的“期”和“巴山夜雨”筆沓為文,讀來搖曳多姿,鏗鏘成韻,富有民歌特色。
27、全詩寫得真是體貼入微,情深意切。
28、從見他鄉(xiāng)夜雨而生兩地思念,再到盼望相見,感受至深,自然流露,凄寂之中見溫情,讓人在寒意中生溫暖,因此這首詩是唐人寄內(nèi)詩中難得的佳作。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