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妙維肖是什么意思】“維妙維肖”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幾乎和原物一模一樣。這個成語不僅在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來夸贊某人的技藝高超。
一、成語解釋
詞語 | 維妙維肖 |
拼音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出處 | 出自《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楷,頰上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又嘗寫殷荊州,未嘗見其面,而畫人形,若對生人,謂之‘維妙維肖’。” |
釋義 | 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幾乎與原物完全相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形象、藝術(shù)作品、語言表達(dá)等的精準(zhǔn)再現(xiàn)。 |
近義詞 |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 |
反義詞 | 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死氣沉沉 |
二、成語來源
“維妙維肖”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巧藝》中。故事講的是東晉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在描繪人物時,能夠?qū)⑷宋锏纳駪B(tài)、氣質(zhì)刻畫得極其傳神,甚至讓人覺得仿佛是真人一般。因此人們稱他為“維妙維肖”。
三、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示例句子 |
藝術(shù)創(chuàng)作 | 這幅畫把人物的表情刻畫得維妙維肖,令人驚嘆。 |
表演藝術(shù) | 演員的表演維妙維肖,讓觀眾仿佛置身其中。 |
文學(xué)描寫 | 作家筆下的描寫維妙維肖,讓人身臨其境。 |
四、常見誤用
雖然“維妙維肖”常被使用,但也有一些常見的誤用需要注意:
- 誤用1: “他的模仿維妙維肖”,這種說法雖然可以理解,但更準(zhǔn)確的說法是“惟妙惟肖”。因為“維”在這里其實(shí)是“惟”的異體字,兩者在古文中通用。
- 誤用2: 用于描述物品本身,如“這件衣服維妙維肖”,這是不恰當(dāng)?shù)?,因為“維妙維肖”強(qiáng)調(diào)的是“模仿”或“描寫”的效果,而不是物品本身的特性。
五、總結(jié)
“維妙維肖”是一個形容描寫或模仿極為逼真的成語,常用于贊美藝術(shù)作品、表演或?qū)懽鞯木钪帯K醋怨糯娜藢λ囆g(shù)追求的高度評價,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對“形神兼?zhèn)洹钡闹匾暋T谑褂脮r要注意語境和搭配,避免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