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翻譯注釋】《始得西山宴游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的一篇散文,屬于“永州八記”之一。文章通過描寫作者在永州游覽西山的經(jīng)歷,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以及對仕途失意的感慨。以下為該文的原文、翻譯及注釋,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
一、
《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柳宗元在被貶永州期間所作,描寫了他偶然發(fā)現(xiàn)西山美景并與友人一同游覽的經(jīng)歷。文章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西山奇景的描繪,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內(nèi)心的豁達。文中還流露出他對現(xiàn)實處境的無奈與超脫。
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先寫游歷前的迷茫,再寫發(fā)現(xiàn)西山的過程,最后描繪西山之景及游覽后的感受。全文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二、原文、翻譯與注釋(表格形式)
內(nèi)容類型 | 內(nèi)容 |
原文 | 始得西山宴游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具畚鍤,從余西出,逾數(shù)溝,負土累石,塞隘,然后得至焉。攀援而登,箕踞而坐,古人云:“此山之勝,非人力所能致也?!?br>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
翻譯 | 我自從成為罪人后,居住在這個州里,常常感到憂慮恐懼。閑暇時便慢慢行走,隨意游玩。每天和同伴登上高山,進入深林,走到曲折的溪水盡頭,幽靜的泉水、奇異的石頭,沒有不到的地方。到了那里就撥開草叢坐下,倒出壺中的酒喝醉。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著了便做夢。心中有所向往,夢中也有相應(yīng)的趣味。醒來就起身,起身就回去。我以為凡是這個州中有特別景色的地方,我都已經(jīng)游覽過了,卻從未知道西山的獨特之處。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華寺西邊的亭子里,望見西山,才覺得它與眾不同。于是命令仆人準備工具,跟隨我向西走,翻過幾條溝渠,搬運泥土和石頭,填平狹窄的地方,然后才能到達那里。我攀爬著登上山頂,像簸箕一樣坐著,古人說:“這座山的美景,不是人力能夠達到的?!?br> 這才知道我以前并沒有真正游覽過,真正的游覽是從這里開始的。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來記錄。 |
注釋 | - 僇人:受刑的人,即罪人。 - 施施而行:緩慢地行走。 - 漫漫而游:隨意地游玩。 - 窮回溪:走到溪水的盡頭。 - 披草而坐:撥開草叢坐下。 - 傾壺而醉:倒出壺中的酒喝醉。 - 箕踞:像簸箕一樣坐姿,表示傲慢或自由。 - 異之:認為它不同尋常。 |
三、結(jié)語
《始得西山宴游記》不僅是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更是柳宗元在逆境中尋找心靈慰藉的體現(xiàn)。他在自然中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寄托。文章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值得細細品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永州八記”的其他篇章,歡迎繼續(xù)閱讀相關(guān)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