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中雌黃原指什么】“信口雌黃”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隨意編造、胡說八道。這個成語中的“雌黃”一詞,其實有著具體的實物來源和文化背景。
在古代,“雌黃”是一種礦物顏料,顏色呈黃色,常用于書畫或書寫時的修改。古人寫字時如果寫錯了,會用雌黃涂抹錯誤的地方,再重新書寫。因此,“雌黃”在古代也被稱為“改字之藥”。
“信口雌黃”最早出自《晉書·王衍傳》:“王衍口談浮虛,而無實際,故世號為‘信口雌黃’。”意思是王衍說話不切實際,隨意更改事實,就像用雌黃來涂改文字一樣,毫無根據(jù)。
“信口雌黃”中的“雌黃”原指一種黃色的礦物顏料,古人常用它來修改書寫錯誤。后來引申為對言論進行隨意篡改或歪曲事實的行為,現(xiàn)多用來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胡說八道。
表格展示:
詞語 | 含義 | 來源 | 引申意義 | 現(xiàn)代用法 |
雌黃 | 一種黃色礦物顏料,古代用于修改書寫錯誤 | 古代書畫工具 | 比喻隨意篡改事實、胡說八道 | 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信口開河 |
通過了解“雌黃”的本義,我們能更準確地理解“信口雌黃”這一成語的深層含義,也能在日常使用中避免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