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文言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朝三暮四文言文)
哈嘍,小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guān)于朝三暮四文言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朝三暮四文言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么現(xiàn)在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砜纯窗桑?/p>
1、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
2、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
3、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4、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5、 宋朝有個叫狙公的人,喜歡猴子,成群的養(yǎng)它們(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減少家里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糧食)不夠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擔心猴子們將不馴服與自己先騙它們說:"給你們橡果,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滿足嗎?"猴子們都高興地拜倒在地上. 注釋 狙——音居,獼猴,一種猴子的名稱。
6、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
7、 家口——本意是人口,這里是家里的糧食的意思。
8、 充——充實,這里是滿足的意思。
9、 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10、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
11、 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12、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
13、 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的意思。
14、 茅——音敘,橡實,一種糧食。
15、 評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騙術(shù),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
16、但是后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fù)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jīng)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