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朝聞道夕死可矣)
哈嘍,小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么現(xiàn)在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砜纯窗桑?/p>
1、意思是: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覺得遺憾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2、出處:春秋孔子《論語·里仁》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
3、觀過,斯知仁矣,朝聞道,夕死可矣。
4、”譯文: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一樣的。
5、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
6、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擴展資料:“朝聞道,夕死可矣”賞析孔子為復周禮窮其一生,其核心思想是仁義和維護仁義的禮。
8、周朝是分封制的王朝,說白了,就是諸侯和天子是親戚關系,諸侯與次級諸侯也是親戚關系,大家都是親戚,親戚之間自然講的自然就是仁、義禮嘛。
9、而這些道德禮儀性的東西,適合周朝分封制的政治生態(tài)。
10、要知道,當時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1、所以仁義,是諸侯間維持關系,天子保有地位的一種約束手段。
12、孔子所說的道,目地就是維護這種穩(wěn)定關系。
13、孔子周游列國,游說、兜售其思想學說,無奈,統(tǒng)治者無人搭理,眼看著自己的思想無人問津,必定相當著急。
14、當時,孔子處在分封制瓦解,新秩序建立的歷史變革期,各個諸侯國國君需要的是,一種可以應對新秩序的治理方法。
15、此時,各個學派的爭論,本質上都是在為統(tǒng)治者治理新秩序而出謀劃策,大多數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走上了復古之路,其道自然不被世人接受。
16、所以才發(fā)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言論。
17、另外,孔子是很少談論關于死的內容,此處卻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從常理推測,孔子應該知道自己的“道”不可能實現(xiàn),僅是一種奢望,輕易言死,只能說明其道要實現(xiàn)太難了,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xiàn)。
18、就如我們平時說的:要是能怎樣怎樣,就算死,也值了。
19、為什么敢這么說,因為明知那個怎樣怎樣的內容不可能實現(xiàn)。
20、朝聞道,夕死足矣。
21、其實孔子真正地意思是:如果在早上聽到自己的仁義之道,被某個諸侯國國君接受并實施了,那即使晚上死去,也沒什么可遺憾的了。
22、這是理想實現(xiàn)之后的一種雖死無憾的滿足,可以這么譯:如果在早上,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實現(xiàn)了,晚上即使自己因此事而死,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
2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聞道,夕死可矣。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