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舒治療前列腺炎效果好嗎(癃閉)
關(guān)于癃閉舒治療前列腺炎效果好嗎,癃閉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菲菲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癃閉 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主證的一種疾患。
2、病情輕者涓滴不利為癃,重者點滴皆無稱為閉。
3、癃閉有虛實之分,實證多因濕熱、氣結(jié)、瘀血阻礙氣化運行;虛證多因中氣,腎陽虧虛而氣化不行。
4、癃閉常見以下證型:①膀胱濕熱型癃閉。
5、兼見尿黃灼熱,口苦口粘,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
6、治宜清利濕熱,乃用八正散。
7、②肺熱壅盛型癃閉。
8、兼見咳嗽氣促、咽干口渴、苔薄黃、脈數(shù)。
9、治宜清肺利水,方用清肺飲。
10、③肝郁氣滯型癃閉。
11、兼見口苦易怒、脅腹脹滿、舌紅苔薄黃、脈弦。
12、治宜疏肝行氣利水,方用沉香散。
13、④瘀血內(nèi)阻型癃閉。
14、兼見小腹脹痛,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15、治宜化瘀利水,方用代抵擋丸。
16、⑤腎陽虛衰型癃閉。
17、兼見面白肢冷、神疲腰酸、舌淡脈細。
18、治宜溫陽利尿,方用濟生腎氣丸。
19、⑥中氣不定型癃閉。
20、兼見小腹墜脹、神倦納少、氣短聲微、舌淡脈細。
21、治宜化氣利水,方用補中益氣湯合玉苓散。
22、 病名。
23、出《素問·五常政大論》。
24、《靈樞·本輸》稱為閉癃。
25、《類證治裁·閉癃遺溺》:“閉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
26、”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無尿排出者,統(tǒng)稱癃閉。
27、可由肺熱壅盛,熱結(jié)膀胱,水道阻塞,氣虛,肝郁氣滯,陰液不足,腎陽虛衰,轉(zhuǎn)胞等所致。
28、肺熱壅盛,失于肅降,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則見小便點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并伴有呼吸急促,咽干,煩渴欲飲,苔薄黃,脈數(shù)等癥。
29、治宜清肺潤燥,通利水道。
30、方用清肺飲。
31、或用探吐法。
32、熱結(jié)膀胱,氣化失調(diào),則小便量少而熱赤,甚至閉塞不出,小腹急滿脹痛,渴不多飲,舌苔黃,脈數(shù),治宜清熱通利。
33、方用八正散、通關(guān)瞿麥湯、滋腎通關(guān)丸等方。
34、敗精瘀血阻塞水道,則見尿閉不出,或滴瀝而下,或見瘀點,脈細澀或細數(shù)。
35、治宜行瘀散結(jié),通利水道。
36、方用代抵當(dāng)丸、桃仁承氣湯、牛膝膏、蒲灰散等方。
37、氣虛、氣滯、陰液不足、命門火衰、轉(zhuǎn)胞所致者,詳見氣虛小便不利、氣閉小便不利、陰虛小便不利、陽虛小便不利等條。
38、 癃閉治療的辨證論治 膀胱濕熱【證見】 小便點滴不通,或量極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
39、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40、 【治法】 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41、 【方藥】 1.主方八正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滑石30克,木通、車前子各10克,篇蓄、瞿麥各15克,知母、黃柏、梔子、大黃各12克。
42、水煎服。
43、 2.中成藥 (1)通關(guān)滋腎丸,每次9克,每日2次。
44、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45、 3.單方驗方:通閉方(薛吉楝《新中醫(yī)》1988.10) 處方:肉桂、知母、黃柏、生地黃、竹葉各10克。
46、水煎服。
47、 肺熱壅盛【證見】 小便癃閉,咽干,煩渴欲飲,呼吸急促或有咳嗽。
48、舌苔薄黃,脈數(shù)。
49、 【治法】 清肺熱,利水道。
50、 【方藥】 1.主方清肺飲(李用粹《證治匯補》)加減 處方:黃芩、桑白皮、梔子、麥冬、茯苓、北杏仁各12克,木通10克,車前子18克。
51、水煎服。
52、 2.中成藥參照膀胱濕熱型中成藥。
53、 尿路阻塞【證見】 小便點滴而下,或尿如細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
54、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澀。
55、 【治法】 行瘀散結(jié),通利水道。
56、 【方藥】 1.主方代抵當(dāng)丸(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加減 處方:當(dāng)歸尾、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澤瀉各15克,大黃12克,穿山甲20克。
57、水煎服。
58、 2.中成藥 (1)前列通片,每次4片,每日3次。
59、 (2)復(fù)方淋通片,每次6片,每日3次。
60、 3.單方驗方 (1)益母皂角湯(隋殿軍等《當(dāng)代中國名醫(yī)秘驗方精粹》) 處方:益母草30克,皂角刺、赤芍、烏藥各10克,土茯苓、蒲公英、車前子、玉米須各20克,甘草梢5克。
61、水煎服。
62、 (2)浮小麥(隋殿軍等《當(dāng)代中國名醫(yī)秘驗方精粹》) 處方:浮小麥200克,微炒,煎湯頻飲。
63、 中氣不足【證見】 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氣短而語聲低細。
64、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65、 【治法】 升清降濁,化氣利水。
66、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加減 處方:黃芪、黨參各30克,白術(shù)15克,升麻9克,柴胡、當(dāng)歸各12克,陳皮、肉桂各6克,澤瀉18克,甘草5克。
67、水煎服。
68、 2.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69、 3.單方驗方益氣通關(guān)湯(張升平《山東中醫(yī)雜志》1984..4) 處方:黃芪60克,冬葵子、黨參各20克,茯苓12克,白術(shù)、知母、石花各10克,柴胡、升麻、肉桂各6克,通草、甘草各3克。
70、水煎服。
71、 腎陽氣衰【證見】 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發(fā)白,腰膝冷痛。
72、舌質(zhì)淡,脈沉弱。
73、 【治法】 溫陽益氣,補腎利尿。
74、 【方藥】 1.主方濟生腎氣丸(嚴(yán)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熟地黃、山藥、澤瀉、巴戟天、茯苓各15克,肉桂6克,山茱萸、熟附子各12克,車前子、牛膝各12克,牡丹皮10克。
75、水煎服。
76、 2.中成藥金匱腎氣丸,每次9克,每日2次。
77、 3.單方驗方溫陽利尿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附子、桂枝、黨參、白術(shù)、烏藥、木香、五味子、麥冬、竹葉各10克,豬苓、茯苓各20克,澤瀉40克。
78、水煎服。
79、 癃閉治療的其他療法 1.外敷法 (1)獨子蒜頭3個,梔子3枚,鹽少許,搗爛后攤于紙上,貼敷臍部。
80、 (2)食鹽250克,炒熱,布包熨臍腹,冷后再炒熱敷之。
81、 (3)蔥白500克,搗碎后加入麝香少許,拌勻,分2包。
82、先取一包敷臍上,熱熨約15分鐘,再換一包,以冰水熨15分鐘,交替使用,直至小便流通。
83、 2.流水誘導(dǎo)法 使病員聽到流水的聲音,誘發(fā)尿意,使其隨之解出小便。
84、適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引起的尿閉。
85、 3.針灸推拿 針刺足三里、中極、三陰交、陰陵泉等穴,反復(fù)捻轉(zhuǎn)提插,強刺激。
86、體虛者可灸關(guān)元、氣海。
87、也可采用少腹膀胱區(qū)按摩。
88、 4.預(yù)防調(diào)護 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憂思惱怒。
89、 消除各種外邪入侵及濕熱內(nèi)生的有關(guān)因素,如忍尿、過食肥甘、辛辣、酒、縱欲、過勞等。
90、 積極治療淋證和水腫等原發(fā)病。
91、 5.蔥葉導(dǎo)尿 將蔥葉除去尖頭,做成管子形狀。
92、順尿道直插,輕吹另一頭,方可治愈。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